乙烯基甲苯,一种商业上常见的化工产品,由对位和间位异构体混合而成。它的熔点较低,为-85℃,这意味着在这样的温度下,它会呈现出固态。另一方面,其沸点相对较高,为1745℃,在加热至这个温度时,它会变为气态。
乙烯基甲苯是对位和间位异构体的混和物 、熔点-85℃,沸点1745℃。密度0.8970g/cm3,容易聚合,也能与其它单体共聚。英文名称: Vinyl Toluene结构式:制备或来源(1)用乙烯使甲苯烃化生成乙基甲苯三种异构体的混合物,然后分去邻位异构体,再脱氢而得。
性质类似于苯乙烯,常用于代替苯乙烯,有对位和间位两种异构体,为低毒低挥发单体,容易聚合。用于树脂、塑料、橡胶和涂料中,可以提高各项性能。
商品乙烯基甲苯是对位和间位异构体(35:65)的混合物。密度0.8970g/cm3。熔点-85℃。沸点175℃。易聚合,亦能与其他单体共聚。
熔点测定原理 什么叫熔点——用物质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理解。熔点的定义:固液两相的蒸气压相同而且等于外界大气压时的温度就是该固体物质的熔点。测熔点时几个概念:始熔、全熔、熔点距、物质纯度与熔点距关系。
该原理为基于固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大气压力下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特性。熔点是指纯净的固体物质开始转变为液体状态,并且固液两相共存时的温度,即固态和液态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热能达到平衡状态的温度。测定熔点是判断固体有机物纯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含有杂质的样品其熔点会降低且熔程变宽。
首先将待测物质装入玻璃试管或熔点管中,试管的底部平整。其次将试管或熔点管放置在熔点仪中,加热盐浴或油浴,使温度缓慢升高,直到物质开始熔化。然后在物质开始熔化时,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出现透明的液体,为物质开始熔化的温度。
熔点测定的原理是当温度达到某物质的熔点时,该物质将从固态转变为液态。任何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恒定的熔点,且熔点距一般都不超过1℃。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但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不同。通过测定熔点可以鉴别未知固态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熔点测定基本原理 熔点定义:一个大气压下固体化合物固相与液相平衡时的温度 这时固相和液相的蒸汽压相等。每种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从初熔到全熔(该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熔点是鉴定固体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物理常数,也是化合物纯度的判断标准。
一) 熔点的测定(毛细管法)实验目的 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用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操作。基本原理 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的固液两相在大气压下达成平衡时的温度TM。当温度高TM时,所有的固相将全部转化为液相;若低于TM时,则由液相转变为固相。
1、n-BuOH,即正丁醇,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酒味。 其相对密度(d2020)为0.8109,沸点达到117℃,而熔点则是在-90.2℃。 正丁醇的折射率(n20D)为3993,闪点在35-35℃之间。
2、正丁醇熔点:-89℃ 正丁醇别名1-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正丁醇的化学式C4H10O,正丁醇分子量7122,正丁醇cas号71-36-3,正丁醇熔点:-89℃,正丁醇沸点:116℃。
3、较佳答案为:-88℃。正丁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为无色透明液体,燃烧时发强光火焰。有类似杂醇油的气味,其蒸气有刺激,能引起咳嗽。63%正丁醇和37%水形成恒沸液。
4、正丁醇的熔点为-75摄氏度。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酒精气味。正丁醇是一种中等毒性的物质,大量接触或者摄入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受损。正丁醇的熔点较低,这是由于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与其他醇类物质相比,正丁醇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力较小,因此其熔点相对较低。
5、正丁醇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熔点为-90摄氏度,密度为0.81g/mL,相对蒸气密度为55,溶解性为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
6、正丁醇的熔点为-88℃,这一数值为其物理性质的关键指标之一。熔点的高低,决定了正丁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状态变化,这对于其在工业生产、化学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正丁醇的化学性质不仅限于燃烧和溶解特性,其在有机合成、溶剂选择以及生物化学领域亦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物质没有固定熔点的是非晶态(无序固体)。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非晶态物质的最大特点就是缺乏长程有序的结构。晶体中的原子排列有着规律的周期性结构,而非晶态物质的原子排列则呈现出无规律性。由于没有固定的结构,非晶态物质的性质、熔点和硬度等都相对较难确定。
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被称为无定形物质。无定型物质是指没有固定晶体结构或不具备明确熔点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固态时没有具体的晶体形态,因此它们的熔化过程不像晶体物质那样具有明确的熔点。相反,无定型物质在加热时会逐渐软化,并最终转变为液体状态,而不是在特定温度下突然熔化。
非晶体是指结构无序或者近程有序而长程无序的物质,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体”或“流动性很小的液体”。
物质没有固定熔点是指在一定的压力下,物质的熔化温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为液态转变。在固态和液态之间,存在着一种中间状态,称为固液共存态。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物质会从固液共存态向液态转变,直到达到一个临界温度,称为熔点。在这个温度下,物质的液态和固态可以共存。
没有固定熔点的物质是非晶体。我们经常听到“晶体”这个词,在固体物理学中,晶体是指具有固定熔点的固体。然而,并非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是一种没有固定熔点的固体,它与晶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部结构。而与之相反,非晶体是一种无序排列的固体,其原子或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没有规律性。
【分析】题目“不具有固定熔点”,换句话说就是考查判断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只有纯净物才会具有固定熔沸点。熔点是对固体而言的,指固体熔化变成液体时的温度。A 乙酸 B 萘 是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熔点。C 汽油主要成分为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并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属混合物,没有固定熔点。
1、GB/T 6325-1994《有机化工产品分析术语》中规定,熔点是在规定条件下,将固体试样升温,测得的固态与熔融态相互共存时的温度,℃。熔点范围是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开始熔化至全部熔化时的温度范围,单位为℃。
2、熔点是晶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过程中固液共存状态的温度。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也称冰点),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3、熔点是指固态晶体物质在转变为液体状态时所需的温度。当固态物质受热熔化时,其分子会快速振动,部分分子能够克服将其束缚在固定位置上的力量,开始在周围运动,但彼此之间尚未能完全分离(即达到液态)。对于纯元素或纯化合物而言,它们在特定、精确的温度下熔化。而混合物则在一个较大的温度范围内熔化。
4、熔点指的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点,它类似于沸点的概念。在这个温度下,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使继续加热,温度也不会上升。在熔点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而在相反的过程,即由液态转变为固态时,物质则会释放热量。
5、详细来说,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开始转变为液态时的温度。也就是说,当给固态物质足够的热量时,它会开始熔化,这个熔化过程开始的温度就是熔点。这里需要明确的是,熔点并不是物质完全熔化时的温度。实际上,物质从初熔到全熔,可能需要经过一个温度范围,而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温度点。
6、在有机化学领域,纯粹有机化合物在一定压力下通常有固定的熔点,熔点范围通常不超过0.5~1℃。杂质的存在会使熔点下降,熔点范围变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特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熔点测定通常采用毛细管法和微量熔点测定法,专业测熔点仪可以更精确地进行测量。
1、GH113耐腐蚀性:较高的钼、铬含量使GH113合金能够抵抗各种化学介质的侵蚀,包括还原性介质,如磷酸、盐酸、硫酸、氯气、有机或无机的含氯介质。由于镍含量较高,GH113能有效的抵抗由于氯导致的应力腐蚀开裂,甚至是热的氯化物溶液。
2、GH113坡口角度与碳钢相比,镍基合金和特种不锈钢的物理性能特点主要是低的热导率和高的膨胀系数,这些特性都要在焊接坡口准备时予以考虑,包括加宽底部间隙(1~3mm),同时由于熔融金属的粘滞性,在对接焊时应采用更大的坡口角度(60~70°)以抵消材料的收缩。
3、GH113是一种含钨的镍铬钼合金,其硅、碳的含量极低。GH113的特点是:在氧化和还原状态下,对大多数腐蚀介质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出色的耐点腐蚀、缝隙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性能。GH113的应用领域:在化工和石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应用在接触含氯化物有机物的元件和催化系统中。